万民族 高级农艺师 一品农业新技术研究所
2015年11月4日
现在已是冬季。温室的管理将是以保温为中心,温度调控的好坏,将影响着温室生产的效益!可以说,温室温度是冬寒季节温室生产的决定因素!
由于多数温室的结构与设施较为简易,有些生态因素调控不是那么理想,所以,冬季温室遇到的各种侵染性病害及生理性病害的问题较多!
今天就简要的讨论这些问题。
一、侵染性病害
1、常发的真、细菌性病害
当前温室,各种真、细菌性病害都可能发生!因为,种植的制度、倒茬的习惯、以及土壤、周边环境等,都存在有大量的、各种样的致病的病原!所以,在温室发生这样、那样的病害都是正常现象!同时,在这初冬时节,也是防治各种病害最有利的时机!
蔬菜真、细菌性病害的防治
首先,加强温室管理,内容有:
① 管好水、肥 坚持小水勤灌,杜绝旱涝不均;追肥注意适时适量,不
重施肥,不偏施肥;
② 清除病残组织 减少菌源;
③ 通风降湿 遏制病情发展。
其次,药剂防治 对真、细菌性病害的药剂防治,关键是要分清病害种类!
对霜霉病、疫病、晚疫病等,由鞭毛菌亚门的病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,常用的药剂是:杀毒矾,代森· 锰锌,乙磷铝,甲霜灵· 锰锌,普立克,克露,嘧菌酯等。
对叶霉病、白粉病、灰霉病、早疫病等,由半知菌、子囊菌和担子菌亚门的病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,常用的药剂有:敌菌灵,甲霉灵,扑海因,粉锈宁,加瑞农,世高,福星等。
对细菌性病害则选用: 二元酸铜(DT),可杀得,加瑞农,新植霉素,农用链霉素等药剂防治。
防治真、细菌病害的关键是:
① 认准病害种类;
② 早发现,早防治!药剂防治须连续进行2-3次,间隔 7-10天。
2、病毒病的防治
温室的各类蔬菜多有可能发生病毒病,当前由于环境制约,多数病毒病不易成灾。只有由烟粉虱传毒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(TY)已是我区温室番茄生产的常发病害,如若不认真对待,会给生产带来重大损失!另一种须防范的病
毒病是番茄条斑病毒病。
防病毒病的措施就是治虫防病!
一是坚持以药物、黄蓝板防治烟粉虱、蚜虫,压制虫口数量;
二是随时清除田间病毒病株、并行深埋,减少毒源!
整个生长期,都须坚持防治和清除病株,直至生产中期(盛果期)!治虫药剂有:抗蚜威、吡虫啉、氯氰菊酯、阿克泰、扑虱灵等;
二、当前的生理性病害
当前常见的生理病害有:
低温伤害 分直接伤害和干扰正常生理活动引起的花芽分化异常;
低温冻害 由强冷空气侵袭,温度降至 0℃以下造成的伤害;
营养缺失、或管理失当等多因素引起的伤害。我们分别讨论。
1、低温伤害
低温伤害的伤害程度:
一是取决于与低温的强度与持续时间的长短。一般说,温度越接近 0℃、持续时间越长,所受的伤害越重;
二是取决于蔬菜种类本身的特性,原产在中、低纬度热带、亚热带的蔬菜,对低温敏感,容易受到伤害;
三是如土壤水分的含量、室内相对湿度的高低、植株的生育阶段、生长状态等等,也会影响伤害的程度!
低温冷害的防御 主要抓好:
① 随时检查温室保温性能的变化,并及时维修;
② 合理施肥、灌水,促使植株健壮,提高植株的抗逆性能;
③ 关注天气预报,根据天气变化,提前做好安全防护,调整拉苫、放苫及放风时间,必要时采取补温措施。
2、低温冻害
低温冻害是指气温在 0℃以下的低温对植株造成的伤害。 0℃以下的低温,引起植株的细胞间隙结冰,致使细胞原生质逐渐失水,最终导致原生质变性或破坏细胞结构,使细胞死亡!这种冻害抢救得当还能恢复!强烈低温引起的细胞内结冰,能直接破坏细胞的结构使细胞死亡!这种冻害无法救治!
低温冻害的救治 低温冻害的防御与低温冷害相同,只是发生了冻害的救治,须分清情况、认真对待!
强冷空气后,进入温室发现蔬菜全部或部分植株茎叶表现失水萎蔫时,说明已发生冻害,应采取下列措施救治!
① 不论天气如何,隔三间五的拉花苫采光,尽可能使温室缓慢升温;
② 同时在温室内用喷雾器喷对植株与空间喷洒清水,或地面灌水,增加
室内湿度,减缓植株水分的散失!
这是抢救冻害的关键措施!抢救过程十分缓慢,严重的甚至需要好几天的时间!只有等到植株茎、叶完全恢复正常后,才能恢复常态的管理!而后加强水、肥的投入,促使植株恢复生机!
3、多种因素引起的伤害
营养缺失
营养生长过旺
营养不足
多因素引起的
多因素生理性病害的防御
主要是加强温室管理,抓好:
① 温度、光照管理
温度 确保温室温度相对稳定,不伤及植株的正常生理活动;
光照 是冬季生产的关键,不论阴、晴,都应揭苫采光。同时,强光、弱光都是诱发生理性病害的因素,通过整枝打叉、拉苫的大小、数量来调控;
② 重视有机肥的施用 有机肥能改善、提高土壤缓冲性能,缓和缺素等症状的发生;
③ 坚持小水勤灌 经常保持土壤湿润,减轻旱、涝对植株的伤害;
④ 合理施用氮、钾肥 避免引起拮抗现象,干扰对一些元素的吸收;
⑤ 不随意使用药物 杜绝发生不必要的损伤!
当缺素现象严重时,可采取叶面喷肥救急!如:用1%尿素、或0.3-5%硝酸铵溶液补氮;用0.1%硝酸钙、或0.5%氯化钙、或1%过磷酸钙溶液补钙;用1%硫酸镁溶液补镁…等。每 3-5天1次,连续 3-5次。
只是,这些都是一些应急措施,真正解决问题还得通过 “ 测土施肥 ” 、改良土壤等技术,改善、提高土壤性能!